找到相关内容1477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法师答:如果不知道佛和净土之所以然,我为什么要信佛念佛呢?

    所能喻。其喻者,不过令人会其义。何得死执其事,而敌体论之。举扇喻月,动树训风。必于扇上求光明,于树上求披拂。是尚得名为智乎。梦境是假的,因果是真的。亦不妨以梦境喻因果,悉令敌体相符。何也,妄心是因,梦境是果。若无妄心,决无梦境。此决定不易之论也。善恶及修持之心之事是因,得善恶及修持之果报是果。阁下为信也,否也。妄心为梦因,则得梦境。念佛之心为佛因,则近之即得往生西方,远之毕竟圆成佛道。是滋君之疑也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净土|信愿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9/20593616118.html
  • 净空法师谈四念处

    。   △ 观心无常,第六意识心念念不停,不用功时不觉得,初念佛的人愈觉妄念多,停不住。一念不生是真心,动即是妄心,首先要把心拴住,若拴不住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,更不能往生净土。   △ “观法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四念处|止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08223233495.html
  • 是誰在苦

    只有『死』才能做得到嗎?」其實並非如此,這裡所指的不是一般世俗所謂肉體的死亡,而是指「妄心」死得徹底,關門大吉,永不開張,得大自在、大解脫。  若有於佛法深切參究者,知「無常、苦、無我」之理,經常反...

    見踰法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5343427.html
  • 对《坛经》思想的几点认识

    众生的心有真妄之分。真心是我们众生都具有的如来藏心,也是六祖大师说的佛性。妄心则是我们累世以来被愚痴障染污的心。由于我们有真心和妄心的存在,也就有了善恶的不同。当真心所显现时,就表现了善的方面称为善心,同样妄心显现 时,也就表现了恶的方面称为恶心。由此可知众生的善恶是与迷悟有关系的。要想让自己得“善法”、行“善事”,必须消灭愚迷,使心净化,不在有妄心的存在,但是六祖大师说:“净性在妄中,”,这又说明...

    真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849643.html
  • 茶和禅

    自在地运动。  关于本心,泽庵禅师说:  本心,不停两处,全体遍在。妄心,止思一处。本心集止一处,便成妄心。本心,失于时所而非失。本心,如水不住一处。妄心,如冰,冰无洗物之用。化冰为水,自由流动,亦能洗物。心若住于一事一处,如冰不能自由流动,亦如冰不能用以洗物。心如水般融于全身,随所而欲,乃本心也!   这个说明告诉我们,本心和妄心本为一体。本心是未来之心,妄心乃本心停住于分别之处而起。用另一种话...

    原著/伊藤古鉴 翻译/冬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1452642.html
  • 《圆觉经·清净慧章》别记

    第六章,清净慧菩萨问法,世尊开示四种浅深证道之相。复说:“居一切时不起妄念,于诸妄心亦不息灭。住妄想境,不加了知;于无了知,不辨真实……”凡三十二字,作四句读。  古今诸师,各申妙解;今为同志宣扬,特出新义,以饷大众。初句不起妄念者,若就思惟心言之,则与下句不能联合。当知妄念即是第七识,随缘执我,便成非量,一切时不起,则七识转成平等性智矣!第二句之妄心,六识思惟心也。七识为六识之根,根既平等,...

    杨仁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2053276.html
  • 浅谈佛学中的唯心观

    了,人存在错误的相法,认为心外有固有之法存在,有一实在的有意义的东西存在,这就是妄心。佛言,心外无法,心以外没有世界。  既然人有妄心存在,人首先要去掉这些妄念,时时觉破念头的不实性。所以《六祖坛经》:“前念迷即众生,后念觉即佛。”妄心觉破了,即显真心。因真心妄心是同一个心,不存在真心外有一个妄心,觉破了当即是佛。  人有很多固有妄想习气,包括贪、嗔、痴、慢三毒,贪是贪外物,强执心外有物。嗔,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0155613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谈禅宗修身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

    落实到对治“妄心”上。   认为如果心平气和,人就如傍临一泓清泉,自然会觉得身心清爽,从而知妄除幻。修身要修心,不断修悟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看法,这反映的是佛教对于人的基本认识。其对治妄心的实证,把人的思维推向了极为精巧的阶段,对理念、思辩、心理探究的贡献难以估量,反省自心、反观自身,探索妄心形态的思维方式,在纷扰现实的世界与物质至上日益凸显的今天,对于教化人生,培养健全的...

    荆三隆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2059466.html
  • 开启自性的芬芳

    瞎忙,全不知自己衣藏珍珠,全不知自己有一座香飘十里的秘密花园!佛陀说显说密,说此说彼,无非是引导我们去返观自得!我们若能不着声色之相,不取言说文字,降服贪求的妄心,自然会开启自性的芬芳,回到那自性的源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0959836.html
  • “自净其意”的意义

    清白,在“众善奉行”的实践中使心意柔软良善,在“自净其意”的反省内观下,歇下妄心,不断地净化、升华,找回人人本具清明的自性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2760846.html